近日,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的2016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优秀创新实践成果决赛评选结果揭晓,我学部参赛的三个项目成果荣获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
本次竞赛中,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几十所高校选送的项目成果均参与评选,参加决赛答辩的共有25支项目团队。由周智老师指导,张锡朋、李忠华、杨明洁、焦思雨同学完成的“一种新型树脂透明混凝土研究与制备”项目成果荣获全国一等奖;由赵雪峰老师指导,赵庆安同学完成的“智能手机桥梁结构位移监测新技术”项目成果荣获全国一等奖;由唐小微老师指导,客博伟、马张铭、李柏、李超同学完成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洪灾损失预测”项目成果荣获全国二等奖。
带队教师及部分参赛队员合影
(从左至右)客博伟、张锡朋、何政老师、李英敏老师、焦思雨、李忠华
其中,张锡朋团队设计出一套用环氧树脂制备透明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并制作出树脂透明混凝土成品。树脂透光混凝土是通过将预制的树脂类导光体埋置在水泥基体中而得到的,其工艺流程包括树脂导光体设计及母模制作、模具制作、导光体成形和埋入水泥基体四步。其中,树脂导光体的预制是树脂透明混凝土的核心环节。该生产工艺可以保证产品可以很好地透射不同波段的可见光和红外光,能提高透光率以及透光材料与混凝土的粘结性,可以将艺术观赏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同时,通过采用树脂导光体作为导光材料,大大提高了透明混凝土的透光率以及材料的粘结性,且能够保证力学强度满足使用要求。该项目团队共发表期刊论文4篇,申请专利1项。
新型树脂透明混凝土
赵庆安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新型桥梁结构位移传感技术,该技术利用智能手机自带的摄像功能,基于摄影测量和光斑识别,并配合使用激光器及投影板,实现桥梁结构的位移监测。通过监测软件,公众可以自己使用智能手机来进行桥梁结构响应的快速监测,使结构健康监测更加普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此外,该技术为结构安全信息的大数据收集提供了崭新的途径,有望实现公众参与的大范围结构群的安全监测与分析。该项目团队共发表期刊论文2篇,其中ASCE 期刊SCI检索文章1篇。
智能手机位移监测结果对比图
客博伟团队以南方洪灾重灾区——深圳市为例,基于BP神经网络,综合考虑影响洪灾损失的因素,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依次建立社会经济、海平面变化、洪灾强度、防洪工程能力四个预测模型。对预测数据进行数理归一化后,用BP神经网络进行模拟训练。在与已知损失情况取得较好拟合效果后,预测得出2020年和2050年的洪灾经济损失。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五个洪灾影响因素:受灾面积,人均GDP,常住人口数量,海平面上升量和有效防洪能力进行权值分配,从而得到各个因素在导致洪灾产生过程中的重要性,使有关部门在预防洪灾时能够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BP神经网络流程图
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优秀创新实践成果奖评比由教育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高等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每年举行一次,旨在促进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实践与科学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方式。